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2期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6-20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4-06-20 150002.png

西吉县开启闽宁协作“消费帮扶”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固原新闻网供图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已经成为涵盖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重点在于学习运用蕴含其中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学习运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法论。

  坚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

  “千万工程”从2003年6月启动以后,习近平同志每年到市县农村调查研究,都把“千万工程”实施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在“千万工程”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及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把“千万工程”不断推向深入。20多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浙江省委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迭代深化,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典范。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无不需要持之以恒、持续推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优良作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人民至上,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千万工程”的初心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千万工程”启动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也特别强调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出资投劳建设美丽家园。正因为“千万工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才得到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真心点赞。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利,让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福祉。同时,要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振兴实施机制,实现农民从“要我振兴乡村”的被动接受向“我要振兴乡村”的行动自觉转变。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建设

  “千万工程”是系统观念与系统方法在“三农”工作实际中的成功应用与实践。“千万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域编制建设规划、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培育建设中心村、抓好农村垃圾革命、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污水革命、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涵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千万工程”的经验为系统化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同时,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坚持因地制宜,提升乡村产业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积攒11个地级市、25个县的实地调查资料,立足地方地理风貌、产业结构、财政收支等具体情况,为乡村制定的具有一定差异的施行标准。当时浙江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村庄布局缺乏规划,农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人居环境“脏、乱、散、差”,陈规陋习、不良风气常见,管理服务功能薄弱,文化、体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滞后。正因为瞄准这些短板弱项,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千万工程”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找准抓什么,明确怎么抓,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选好切入点,找准当地“三农”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农民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执笔人:周玉婷)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
【来源】:《共产党人》第12期